跳至主要內容

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平台

:::

「我們」才是臺灣人:社會政策福利的沙文主義

公告日期:2025-09-18
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探討福利沙文主義是否能解釋台灣民眾對移民福利的態度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際人口流動議題越來越受重視,移民福利爭議隨之增加。居住地移民人口較多、政府社會福利支出較高的居民🏠,其反移民情緒對社會福利政策支持程度的負面影響更大(Burgoon & Rooduijn, 2020)。

福利沙文主義(welfare chauvinism)係指為維護「自己人」於社會政策中可得的福利,故而反對或限制移民取得福利的現象。黃芳誼和葉崇揚(2024)使用 #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TSCS)全球化與文化組第七期第四次題目:「請問你覺得從國外移住臺灣的人,他們應該甚麼時候可以跟臺灣公民享有一樣的社會福利和服務的權利(變項f9)?」探討福利沙文主義是否能解釋台灣民眾對移民福利的態度。

您覺得移民什麼時候可以跟台灣公民享有一樣的社會福利 (%)

研究結果發現:
📈高達59.5%的臺灣人認為無論是否有工作,移民只有在成為臺灣公民後才能享有同等的社會福利與服務。
📈失業風險和福利沙文主義無顯著關聯。而認為應嚴格限制經濟開放和婚姻移民者,其福利沙文主義程度較高。

也就是說在臺灣,影響福利沙文主義的因素並非經濟壓力💸,而是個人政治觀。人們主動或被迫遷居至他國時,會希望當地政府保障其基本人權,然而政府推行福利制度需要民意支持,民族的排他性在「自由移民」和「福利國家」之間扮演關鍵角色。這兩者是否無法兼得?又或者我們能找出雙贏的措施呢?

📁 好奇臺灣人對移民議題的其他觀點嗎?留言區連結🔗探索更多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

原文連結:進步的兩難:臺灣福利沙文主義特徵的經驗檢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