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平台

  • 首頁
  • /
  • 研究成果
  • /
  • ⚖重判?輕判?從國民法官制度看見社會期待👩🏻‍⚖️
:::

⚖重判?輕判?從國民法官制度看見社會期待👩🏻‍⚖️

公告日期:2025-09-18
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
分析影響民眾支持國民法官制度的因素

國民法官正式上路近三年,對於判決是否公正的討論聲浪未曾停歇。TVBS 近期的專題指出,在殺人、酒駕致死等重大案件中,國民法官相較過往有重判傾向,這也使部分被告因意識到重刑風險,而加速與被害人和解。近年來,酒駕取締件數、移送法辦與致死率也均呈下降趨勢。隨著國民法官參審的案件量逐年增加,制度將於 2026 年擴大適用於最輕本刑十年以上的案件。TVBS 的調查數據指出,68% 的民眾對此表示支持,但同時也有 58% 的民眾擔心新聞輿論很可能會影響國民法官的判決。

事實上,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政治學者李昱孝與中研院政治所所長吳重禮,曾利用 #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 (TaDELS) 2019 年的調查數據,分析影響民眾支持國民法官制度的因素。研究發現,除了希望透過直接參與解決重大政策爭議的民眾之外,對司法機構(法院)評價較低,以及認為法官普遍「判太輕」的人,都更傾向於支持國民法官制度。

國民法官支持率之實證分析

不過,兩位學者也指出,由於問卷調查期間國民法官制度尚未施行,故無法反映出民眾對於當前國民法官制度的看法。就現況而言,雖然司法院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眾在擔任國民法官後對司法的信任度明顯提升,也大多願意再次參與審判。然而社會風氣不斷轉變,我們尚無法得知民眾過去因對司法抱持較低信任而支持國民法官制度的傾向,是否能說明現在人們對制度擴大施行的支持與擔憂。此議題尚有賴各界持續關注與深入探討,方能推動制度臻於完善。

若你想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如何看待司法改革、量刑與審判參與,更多相關研究與數據,都收錄在 #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 (TaDELS),提供研究者與關心司法的朋友免費使用。

原文連結:司法的審議民主—臺灣民眾對於國民法官制度觀點的實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