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東南亞國家的人民對不同層級政府機構的信任受哪些因素影響
自 17 日印尼獨立八十週年紀念日以來,人民對施政不到一年的普拉伯沃政府從高度期待轉向極度失望,多座城市高舉知名漫畫《航海王》的海盜旗展開示威遊行。這場抗爭的導火線是民眾認為國會議員的房屋津貼金額過高,且在政府頻頻加稅,徵收並限制私有財產的狀況下頻傳貪汙醜聞。同時,印尼當前的高失業率、難以負荷的民生消費與非典型就業族群的貧富差距,被認為是示威民眾感到不滿的主因。28 日晚間,示威遊行中一名年僅 21 歲的外送員阿凡・庫爾尼亞萬 (Affan Kurniawan) 在與鎮暴部隊的衝突中死亡,這場抗爭也進而演變為全國性的暴動。
透過 #亞洲民主動態調查 的資料庫,Kim 等人於研究中分析東南亞國家的人民對不同層級政府機構的信任受哪些因素影響。研究發現,在印尼,人民若認為國家的經濟表現良好,對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就越高;若人民越是服從於威權,也會有一樣的傾向。而人民是否覺得自己被公平對待,則是對國家政府的信任程度有正面影響。

《半島電視台》的報導指出,政府官員的高額津貼與入不敷出的基本工資有近十倍的巨大差距,在當前印尼所面臨的經濟困境中顯得格外刺眼,而削減腐敗政治菁英的福利正是抗爭的主要訴求之一。有趣的是,根據當時的調查,kim 等人的研究並未發現人民對執政者貪腐程度的評價與他們對政府機構的信任相關。但在當前印尼示威的訴求中,群眾對政府侵吞、收賄及挪用社會補助的指控甚囂塵上。此外,研究中人們服從於威權的傾向雖對地方政府的信任有顯著的解釋力,但如今起義的人們高舉著海盜旗,被認為是一種反殖民、挑戰政權的象徵。
無論如何,越演越烈的暴動都說明了印尼政府正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研究結果雖提供了民怨因何而起的切入點,但與當今街頭上的局勢仍存有落差。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公眾認知於近期發生巨大轉變,這也暗示了尚有其他未被考量的潛在因素影響了人民對於政府的信任。
若您想深入探討這個議題,可點擊連結,下載 #亞洲民主動態調查 的開源資料,免費提供給對亞洲民主進程有興趣的朋友們使用喔 !
原文連結: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Institutional Trust in Indonesia, Malaysia, and Thai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