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平台

  • 首頁
  • /
  • 研究成果
  • /
  • 不敢站上體重機🥹?「自認肥胖」的人更常搜尋健康相關資訊
:::

不敢站上體重機🥹?「自認肥胖」的人更常搜尋健康相關資訊

公告日期:2025-08-26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
探討了肥胖、體重污名、網路使用以及生活品質的關係

比起不知道自己肥胖的人,自我知覺肥胖者可能對健康議題更敏感、更關注自己的健康,因此有更高的動機執行健康相關行為。然而體重汙名 (weight stigma) 可能會成為這其中的阻礙。

林宗瑩等人 (2024) 使用 #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 (TSCS) 2021第八期第二次:健康與醫療照顧組的調查資料,探討了肥胖、體重污名、網路使用以及生活品質的關係。

研究發現:
🔷較高的肥胖與較低的生活品質有關。
🔷較高的社群媒體使用頻率與較高的心理生活品質有關。
🔷自我知覺肥胖者比自我知覺不肥胖者更常上網搜尋健康相關資訊。而若以BMI≧27來區分是否肥胖,兩組的健康資訊搜尋頻率無顯著差異。
🔷在自我知覺肥胖組中,較高的體重汙名與較低的心理生活品質有關,但此關係在以BMI定義的肥胖組中無關。也就是說自我知覺肥胖者可能更容易受體重汙名的負面影響。

體重汙名是指因為他人的體重,而對其有偏見或歧視。肥胖者可能因為害怕在運動時接受到評價而避免運動,導致肥胖和不健康習慣的惡性循環。因此研究建議:
1. 加強對自己體重的正確認知。肥胖卻不自知可能導致錯失盡早進行體重控制的機會。
2. 透過使用社群媒體可能有助於改善肥胖者心理生活品質,但需要宣導如何正確地使用社群媒體,避免比較、評論他人身材。
3. 重視體重汙名的影響,若身邊有需要進行體重控制的家人、朋友,要注意自己對肥胖的偏見和歧視可能降低其進行健康行為的動機。

「自認肥胖」者更常搜尋健康相關資訊

原文連結:Associ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with internet use and weight stigma across individuals with obesity and those without obesity: Role of self-perce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