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平台

:::

💌不是每種社群媒體,都能陪伴長輩的心

公告日期:2025-08-26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分析了 LINE 和 Facebook 使用,對年長者孤獨感的影響與調節效果

📱社群媒體雖然只是近 20 年才出現的科技,卻早已悄悄融入我們的日常。一則訊息、一張照片、一句簡單的「你還好嗎?」就能讓彼此產生連結,感受到有人在乎。對年輕人來說,這些操作再自然不過;但對很多長輩而言,要踏進這個世界,並不容易。尤其在退休之後,少了工作上的互動、朋友也不再像以前那麼容易見面,孤單的感覺,很可能就這麼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

在那樣的生活裡,社群媒體如果用得上手,一句 LINE 的問候、一則 Facebook 的動態分享,都可能成為他們與世界保持連結的橋樑。而這種「覺得有人在身邊、有人可以說話」的感受,就是一種心理上的連結,也被稱為社會資本。但你有沒有想過——是不是每一種社群媒體,都能同樣有效地帶來這份陪伴感?還是,有些其實幫助有限?

臺大特聘教授岳修平與研究團隊,曾使用2018年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資料(Taiwan Communication Survey, TCS),深入分析了 LINE 和 Facebook 使用,對年長者孤獨感的影響與調節效果。

社群媒體對於孤獨感之調節關係

🔍 結果顯示:
1. 社會資本越高,孤獨感越低。
2. Facebook 的使用,對孤獨感的調節效果並不明顯。
3. LINE 的使用,則能有效調節減緩孤獨感。

為什麼 LINE 能減輕孤獨感,而 Facebook 卻效果有限呢?
關鍵就在於兩種平台背後的「互動關係」。 LINE 通常是用來和親近的人聊天——像是家人、老朋友或鄰居,是一對一或小群組的私密對話,這種互動比較直接、情感也比較真實。而 Facebook 雖然也能看到別人的生活,但大多是公開分享,互動對象多、卻比較淺,常常只是「看過」、「按讚」就結束了,難以真正建立情感連結。

對長輩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資訊的多寡,而是有人在乎、有人會回應——哪怕只是一句早安,也足以溫暖一天。

原文連結:Subjective social capital and loneliness for the elderly: the moderator role of line and Facebook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