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平台

  • 首頁
  • /
  • 研究成果
  • /
  • 台灣貧富差距擴大!63%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負全部與多數的責任
:::

台灣貧富差距擴大!63%的民眾認為政府應負全部與多數的責任

公告日期:2025-05-16
亞洲民主動態調查

睽違30年,主計總處於2024年5月29日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前、後20%的家庭貧富差距達66.9倍,與30年前公布的16.8倍相較,貧富差距愈趨擴大,民眾也開始關注所得分配議題。

然而,過去的研究較多著重經濟議題與民主制度評價之間的關係,對分配相關議題的討論相對較少。東海大學政治系林奕孜老師利用亞洲民主動態調查(Asian Barometer Survey, ABS)第四波與第五波的資料,探討台灣民眾對所得分配議題與民主制度的關係。

根據ABS第五波的調查顯示,針對「縮小貧富差距」、「保證買得起房子」、「保證都可獲得醫療資源」、「保證生活基本需求」等所得分配相關議題,皆有超過50%的台灣民眾認為政府需要對這些議題承擔多數責任或是全部責任。例如,在縮小貧富差距方面,約有63%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該要負全部與多數的責任;而拒答或不知道的比例非常低,說明台灣民眾願意對所得分配議題表達意見,隱含著台灣民眾確實關注這項重要的議題。

政府的責任
政府的責任

另外,ABS第四波的資料有四道題目詢問受訪者民主制度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色,四個選項當中都有一個選項與公平經濟機會(縮小貧富差距、生活的基本需求、就業機會、確保失業補助)相關聯。調查結果顯示,除了失業補助以外,其他選項都是各自題目中回答比例最高的選項,說明多數受訪者認為公平的經濟機會是民主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同時反映對民主體制的概念是期待平等式民主體制(egalitarian democracy)。

民主最重要的特徵1
民主最重要的特徵I
民主最重要的特徵2
民主最重要的特徵2
民主最重要的特徵3
民主最重要的特徵3
民主最重要的特徵4
民主最重要的特徵4

林奕孜老師也指出,台灣民眾不僅認為政府應該負責處理所得分配等公平正義相關的議題,同時進一步認為民主政治的社會除了具備公平、公正、公開的選舉(Dahl, 1971),應當涵蓋更廣泛的定義,其中包含所得分配的公平性議題。

原文連結:臺灣所得分配與民主制度的評價-是異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