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平台

:::

育嬰假越長,孩子的發展會更好嗎?

公告日期:2025-05-15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

近來社會對生養小孩與育兒方式有許多面向的討論,而對已婚家庭來說,越來越多家長會選擇育嬰假親自帶小孩。國立政治大學的蘇昱璇老師和蔡昂叡,利用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KIT) 36月齡組第一波和第二波的資料,探討父母親請育嬰假的行為,與幼兒發展的關係。

研究發現,父母曾經請育嬰假的幼兒,在36 月齡及48 月齡時的認知、語言和身體動作發展的表現較佳;但社會情緒發展僅在48 月齡時有顯著差異。

有無請育嬰假之幼兒發展比較
有無請育嬰假之幼兒發展比較

而以請育嬰假的實際月份比較,母親請育嬰假的時間愈長,認知發展愈佳,但對其他三項發展無顯著關聯,父親請育嬰假的時間,則與幼兒發展皆無明顯影響。

父母請育嬰假長短與幼兒發展的關係
父母請育嬰假長短與幼兒發展的關係

研究進一步討論幼兒在 36 月齡至 48 月齡之間的發展進步幅度,發現育嬰假並未對進步程度產生顯著影響。這可能與父母教育程度相關,因為較高學歷的父母較可能請育嬰假,也更懂得利用其他資源促進幼兒發展,因此育嬰假的影響力變得不顯著。
研究同時觀察幼兒的性別、出生順序、父母社經地位等因素,發現
✔ 母親為臺灣人的幼兒在各項發展中皆顯著較佳,在語言發展上表現突出,新住民母親的子女則相對落後,值得政策更多關注。
✔ 女性幼兒及家中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在認知與語言發展上表現較佳。
✔ 家庭月收入在36 月齡時對幼兒四項發展皆有影響,但到48 月齡時僅對認知與語言發展維持影響力。

原文連結:育嬰假與學齡前幼兒發展之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