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平台

  • 首頁
  • /
  • 研究成果
  • /
  • 兒童節快樂🎉及早與同儕互動,有助於獨生幼兒提升社會能力!
:::

兒童節快樂🎉及早與同儕互動,有助於獨生幼兒提升社會能力!

公告日期:2025-05-14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

各位是家中的獨生子女,或是有兄弟姊妹共同成長呢?又是幾歲上學,開始與同儕相處的呢?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黃淑滿老師、周麗端老師、葉明芬老師,以及正修科技大學的吳宗仁老師,運用 #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KIT)「 36 月齡組」的調查資料,選擇「36月齡時就有手足幼兒」、「60月齡仍是獨生幼兒」為研究樣本,觀察有無「手足」或「同儕」,對「獨立性、主動性、合群性、順從性」四項社會能力的發展。

研究發現,有手足幼兒在「順從性」的表現較突出,而「獨立性、主動性、合群性」的發展速度,則與獨生幼兒無明顯差異。但當幼兒與「同儕」相處的時間越長,這三項能力上的成長也會提升,顯示同儕互動在社會能力的養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有手足/獨生」為共變量的社會能力LGM估計結果
「有手足/獨生」為共變量的社會能力LGM估計結果

研究進一步分析,「同儕年數」對獨生幼兒的影響力更甚於有手足幼兒,也就是說,對於沒有兄弟姊妹的孩子而言,有同儕的年數愈多,更能提升獨立性、主動性和合群性。不過,隨著年齡增長,「有同儕年數」對三個面向的影響力會逐漸減弱。

有手足/獨生」和「有同儕年數」為共變量的社會能力LGM估計結果
有手足/獨生」和「有同儕年數」為共變量的社會能力LGM估計結果

研究指出,「手足」和「同儕」皆有助於幼兒的社會發展。有手足的幼兒在手足和同儕的共同影響下,發展水平會逐漸追上獨生幼兒;而對於獨生子女而言,不論每天上學時間長短,透過托育或參與學校生活,開始與同儕接觸,都能促進社會能力的發展。

原文連結:手足重要?同儕重要?獨生與有手足幼兒社會能力成長軌跡與其同儕影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