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日期:2025-04-30
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
過去,常被視為較難接近的領域,主要吸引社經地位較高的族群。隨著社群媒體的普及,藝術美學透過各種管道展現,不論是博物館、美術館的小編,在社群上分享館藏作品與網友互動,或是因COVID-19疫情,也有許多VR線上展覽,讓越來越多人能夠不用親臨現場,就有機會觀賞或參與藝術美學內容,消費門檻正逐步降低。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的蕭丞傑老師,和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陳冠儒老師,利用臺灣傳播調查資料庫(TCS)第二期第四次「新傳播科技與生活延伸」(2020)的調查資料,探討社群媒體使用者如何接收藝術美學資訊,並分析美學價值創造與線上內容分享行為的關聯。
研究證實,無論是主動尋找,或是無意間接觸到藝術美學內容,皆能顯著提升使用者的認知性與情緒性美學價值。而當這兩種美學價值提升,使用者會更傾向透過社群媒體分享美學相關內容,展現個人的美學參與和投入,社群平台分享感興趣的藝術作品、展覽心得。

研究進一步驗證,雖然社群媒體讓藝術變得「看起來更容易接觸」,但仍對社經地位 較高的使用者更具吸引力,他們會有更強的傾向在社群平台上將感知到的美學相關情緒分享給的其他人。因此,背景差異 仍影響民眾對於美學的參與模式。
數位媒體多元發展的此刻,如何進行差異化的內容傳遞,拉近大眾與藝術美學的距離,突破背景限制,達到藝術美學資訊傳散的效益,成為持續思考的課題。TCS第二期第四次「新傳播科技與生活延伸」,聚焦新興媒體如何促發新的使用歷程,歡迎對相關議題有興趣的專家學者, 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