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平台

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以五年為周期的時間序列調查,邀請政治、社會、文化、心理等學科學者共同參與,以及加入跨國合作計畫,開展臺灣和國際社會的接軌。秉持學術資料庫是公共財的信念,為學術界提供高品質可研究用的全臺抽樣調查資料。

  • 首頁
  • /
  • 臺灣核心實證資料庫
  • /
  • 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

見證臺灣社會的每一刻改變

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處於1983年推動,並由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執行。調查目的是為收集具有全國代表性的資料,了解臺灣社會長期變遷趨勢。

包括家庭、教育、社會階層、政治文化、選舉、傳播及宗教等,以五年為循環,從事貫時性調查,使資料可進行兩個時間點以上之比較分析。1984年至今,完成72次全臺灣機率抽樣調查,累積訪問約十四萬六千位民眾,成為全世界總樣本數最大的綜合社會調查之一。

資料開放

圖表載入中...

2023第八期第四次:國家認同與公民權組

第八期第四次調查依例分為兩個主題進行。主題一「國家認同與公民權」進行第三波調查,本期主要是延續六期四、五次(2013年與2014年)的主題「國家認同」與「公民權」問卷內容,並涵蓋國際社會調查計畫(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me, 簡稱ISSP)2023年的「National Identity and Citizenship」,共計成功完訪問卷為1,563份。

前往線上統計分析取得資料

調查資料

我們的特色

長期社會變遷趨勢

資料庫以五年為一期,針對相同主題進行重複調查,絕大多數主題皆規劃為每隔五年調查一次,透過相同的問卷內容收集資料,將臺灣社會的多個面向如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在不同時期的變化進行深入記錄。長期的社會變遷研究能夠捕捉社會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化,使資料得以進行跨越兩個或以上時間點的比較分析。逐步累積橫跨數十年的珍貴資料,不僅為學術界提供豐富的學術研究基礎,分析臺灣社會不同層面的演變過程,也為臺灣社會留下寶貴的社會科學實證紀錄,成為學術分析與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參考依據。

長期社會變遷趨勢
跨學科合作

不同的社會現象間具有密切的關係,為全面捕捉臺灣社會的變化,藉由社會科學科際間的合作,邀請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心理學、人類學、教育學、傳播學、法律及精神醫學等領域的學者共同參與,實現跨學科的合作模式。根據各次主題問卷,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共同參與問卷設計,促使問卷題目更廣泛且精確地捕捉社會變遷的現象,提高研究的綜合性,促進學術研究的發展。多年來,已有許多學術工作者運用資料庫的調查資料完成學術作品,各類型的學術成果達2,000篇以上。

跨學科合作
國際接軌

自2002年起,參加國際社會調查計畫(International Social Survey Programme, ISSP),每年與四十多個國家同步進行調查;2006年起也以創始會員參與東亞社會調查(East Asian Social Survey, EASS),每兩年與東亞合作團隊共同執行跨國主題調查。透過參與跨國合作計畫,持續推動臺灣與國際社會的連結,拓展臺灣學者的國際接觸與研究視野,促進與全球社會科學界的交流與對話,也為國內提供國際比較研究的資料基礎,有助於理解臺灣社會在全球脈絡下的異同與轉變。

國際接軌

我們怎麼做調查

時間序列性
時間序列性

社會變遷的研究需要時間序列的資料與具貫時性的調查,透過收集涵蓋兩個以上時間點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以突顯社會變遷的趨勢。大部分問卷主題規劃為每隔五年調查一次,得以合宜掌握臺灣社會的變遷狀況,並避免調查時間間隔過短而無法探測出實質的社會變動。

全國門牌地址抽樣
全國門牌地址抽樣

自2015年起試行「地址抽樣(Address-Based Sampling, ABS)」,為臺灣第一個採用地址抽樣的調查,藉以評估內政部建置之各縣市門牌號碼及其位置資料,作為抽樣調查的可行性。為因應《個人資料保護法》實施後,內政部戶政司對戶籍資料使用的限制,自2020年第八期第一次起,正式由戶籍資料抽樣改為地址抽樣,並以常住人口為母體。

CAPI輔助面訪調查
CAPI輔助面訪調查

訪員使用平板電腦及電腦輔助面訪調查系統(Computer Assisted Personal Interviewing,CAPI)進行面對面訪問,所收集到的第一手研究資料,涵蓋全臺灣。完訪資料透過系統即時回傳,計畫團隊於固定時間進行資料檢誤,並將結果提供給正在田野的訪員參考,協助即時修正錯誤與觀念,進一步提升資料品質與效率。

研究資源單位logo

研究資源

除了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社會學研究資源廣泛分布於政府計畫、學術團體與研究機構等領域,為學術研究與公共政策制定提供豐富的基石,這些研究資源不僅豐富研究者的數據基礎,也促進跨領域的學術合作,有助於探索更廣泛的社會議題,並深入了解臺灣社會的多元面貌。此外,也提供擴展國際比較研究的機會,進而掌握全球化的趨勢。

查看完整研究資源

資料庫大小事

2024
辦理「宗教:第四十二次研討會」
2024
辦理「國家認同與公民權:第四十三次研討會」
2020
第八期計畫 啟動
  • 主持人:吳齊殷(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共同主持人:傅仰止(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蔡佳泓(國立政治大學 選舉研究中心)、林本炫(國立聯合大學 文化觀光產業學系)、林宗弘(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2015
第七期計畫 啟動
  • 主持人:傅仰止(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共同主持人:章英華(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張晉芬(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杜素豪(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廖培珊(中央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