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臺灣經驗實證調查資料平台

臺灣法實證資料庫專注於法學領域的實證研究,提供多樣的調查資料與方法論資源,「臺灣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以大規模的問卷調查資料,瞭解法律與社會變遷之互動,作為法學研究與法律政策制訂的基礎。

  • 首頁
  • /
  • 臺灣核心實證資料庫
  • /
  • 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
:::

法律與社會的脈動

2006年起接受國科會補助執行的「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建置計畫」,與研究單位、法律實務界、多元倡議團體與個人合作,從事各項量化與質性資料的調查與收錄。其中,「臺灣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目前已完成六期、共8次的調查,以及4筆主題式調查

調查探究民眾相關的法律經驗與態度外,也涵蓋日常消費經驗、家庭與勞動、對環境議題的看法等,涉及疫情、原住民、科技與隱私等議題,供法律學者與社會科學學者使用,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認識法律與社會之間消長變化的關係。

資料開放

圖表載入中...

2024 臺灣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第6期 (2):民眾參與和法律意向調查(公共版)

本次調查以LimeSurvey網路民意調查系統進行訪問,問卷主題包括:法律基本問項、司法信賴、能源、原住民族議題、科技與隱私、社群媒體訊息等題組。調查以臺灣地區年滿20歲以上的成年人為本次研究的訪問對象,正式訪問自2024年04月30日至05月02日,由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Pollcracy Lab 線上調查實驗室執行,實際訪問完成1,050個有效樣本。

前往線上統計分析取得資料

我們的特色

結合歷史與當代資料的多元性

法實證研究資料庫涵蓋日治時期到現代的多元法治資料,包括統計數據、法律文件、影像檔案等,展現臺灣法制與社會變遷的完整脈絡,讓使用者能深度了解臺灣法治的歷史進程與社會生活之間的互動,為社會科學與法律研究提供珍貴的研究資源。
而「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獨立建構一套針對「法律與社會生活」的問卷調查模式,針對民眾的法意識、法律制度的認知與經驗、對司法體制與人員的信賴程度,以及社會矚目法律議題人們的意向加以探查。不同法律議題與社會變遷的問卷調查,從多角度反映民眾對法律的態度及實際行為,以了解法規與政策在社會中的接受度和影響力。

結合歷史與當代資料的多元性
量化與質性兼具的研究方法

展示訴訟過程的「卷宗檔案」、對訴訟參與者的「報導」或「訪談」,呈現豐厚的質化資料,理解具體情境中的法意識與法律文化之外,透過量化統計揭示社會的普遍趨勢。
「量化」多層面的數據蒐集,除了針對人們與法律生活的一般性調査,使司法實務確切掌握法律社會樣貌,更深入地服務人群。也會針對「特定法律議題」民眾態度,例如「公民投票」、「父母子女關係」、「同性伴侶」、「網路時代民眾法意識」等主題,以瞭解臺灣民眾在特定議題的需求與看法,成為正在進行法規制修、將要著手法規研議的政府單位、從事相關法律協助的實務家重要基礎。

量化與質性兼具的研究方法
實證法學的重要資源

公開且無償利用的調查資料,促進法學、社會學等跨領域研究的發展之外,開放性的策略讓法律資源不只局限於專業研究者,有助於深化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的連結,同時增強社會大眾對法律議題的關注與參與。引用資料庫完成的期刊論文、碩博士論文等作品達百篇以上,並於公民教育教學使用,授權出版社引用相關調查資料於所出版之高中職教科書3 本。
將法律條文的抽象釋義,拉回台灣的社會實相,使司法實務、立法政策、法學研究與臺灣社會,產生深厚而實在的鏈結,有助於法律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理解台灣的法律意識與需求。

實證法學的重要資源

我們怎麼做調查

混合調查模式
混合調查模式

除了進行具有全國代表性之面訪調查外,並委託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Pollcracy Lab 線上調查實驗室進行網路調查,以獲取第一手資料。未來,也將持續展開面訪和網路的混合調查模式。

類機率樣本
類機率樣本

在網路調查上,為使訪問不純為自願樣本,使用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歷次電訪案中所匯集而成之受訪者資料庫,資料庫的受訪者經電話訪問和訪員詢問是否參與網路民意調查蒐集而來,雖非機率樣本,但也不是單純的自願樣本,屬於「類機率樣本」。

定期追蹤熱門議題
定期追蹤熱門議題

資料庫根據每年社會背景的變化,定期調整問卷題目。透過跨年度調查、追蹤相同問題的設計,藉以探查民眾對熱門議題看法的,提供對當下社會現象的洞察,定期追蹤並揭示社會觀點的演變。

研究資源單位logo

研究資源

臺灣法實證研究資料庫的建置,不只擁有「臺灣法律與社會變遷調查」,同時匯集國內外的法律研究資料,涵蓋學術期刊、法律文件或相關的調查研究,以及重要的學術機構、社會單位,成為學術研究與實務工作的重要基礎。

查看完整研究資源